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不僅需要財政資金的帶動引領,也需要社會資本的引入支撐。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在部署2022年穩投資舉措時,明確提出要進一步促進社會投資,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市政、交通、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補短板項目建設。
多位財政部PPP中心專家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隨著今年穩投資任務加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不論是在減輕財政負擔,以市場化機制更好運營項目,還是促進公共服務項目供給,都將有更大作為。今年PPP市場在簽約、開工進度上有望進一步提速,以更快的發展助力有效投資。
助力有效投資
PPP模式有所為
盡管2022年穩投資需求增大,但在財政赤字水平與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額度大概率有所下調的預期下,以及目前隱性債務控制日趨嚴格、社會融資信用邊際尚未寬松的大背景下,擴大有效投資不能僅靠政府資金。為此,國家發改委在近日部署2022年投資工作時提出,將進一步促進社會資本投資。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引入社會資本來建設項目無疑是減輕政府資金壓力的好方式。如北京市政府在籌劃2022年冬奧會相關場館建設時,為減輕政府資金壓力,積極推動民間資本發展,就采取了以PPP模式建設國家速滑館等項目。
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巡視員戴孟東曾介紹,國家速滑館項目采用PPP模式,能夠發揮社會資本的建設管理能力,保障建設進度。同時,兼顧了冬奧會賽時運行和場館賽后運營的需要,有效降低政府投資壓力。另外,還能通過有效發揮社會資本方的創新經營能力,提高場館賽后利用水平。
新年以來,各地陸續發布了《“十四五”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計劃》和《2022年重點項目名單》,均提到將減少社會資本市場準入限制,對部分項目采用PPP模式實施。
“通過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可以較好解決項目篩選問題、解決政府當期資金難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提高公共設施運營水平。”財政部PPP中心專家、中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志國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院長安秀梅也對記者表示,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短板產業、落后地區建設,能夠一定程度解決補短板過程中融資需求。當前,我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投資需求較大,同時PPP管理也日趨規范化,項目實施效率大幅度提升,加之投資提振經濟的政策要求,應當都能夠促使PPP項目加速落地。
支持公共服務供給
PPP市場發展望提速
在參與方向上,國家發改委等21部門在近日聯合發布《“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明確鼓勵用PPP等方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多位財政部PPP中心專家對此表示,理論上傳統的財政資金可以投向的領域都可以嘗試采用PPP模式,而公共服務項目與PPP模式更具有天然契合性。
財政部PPP中心專家、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向記者指出,鼓勵PPP模式參與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運營,本質是以市場機制讓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通過在不同地區做同類的項目使公共服務專業化,從而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PPP并不會減少地方政府的責任,但可以使地方政府轉變職能,從投資者、運營服務者轉變為監管者,保證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調動社會資源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如果說PPP模式在此前主要集中于‘重投資’的基礎設施,那么自2022年開始,PPP模式開始傾向于‘軟服務’的公共服務項目。”財政部PPP中心專家、北京財指南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向東告訴記者,公共服務項目重在提供服務,而PPP模式則以運營服務的高質量高效為核心,因此PPP模式與公共服務項目天然契合。隨著疫情擾動逐漸消退,采用PPP模式運作公共服務項目將迎來上升期。
中國建設銀行公司業務部業務經理安鈺豐對記者表示,隨著今年穩投資任務加重,重大項目建設進度持續加速,各地投資積極性已被廣泛調動起來,而PPP作為減輕財政支出負擔,助力基礎設施超前投資,促進公共服務項目供給的重要投融資模式,預計今年PPP市場簽約、開工將較2021年進一步提速。
金永祥認為,2022年一季度PPP入庫、開工和簽約落地的規模穩步回升是大概率事件。在穩增長任務下,今年基建投資規模必將擴大,而地方政府專項債有規模減少的趨勢,當前進入了發展成熟期的PPP模式在市場各方意愿較強的情況下,發展速度有望提升。